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 > 厌学、叛逆、摆烂的孩子的背后,都有一个爱讲道理的父母,太唏嘘 正文

厌学、叛逆、摆烂的孩子的背后,都有一个爱讲道理的父母,太唏嘘

2025-04-05 07:29:39 来源:资讯360网 作者:悠然 点击:6751次

糖糖在《别让情绪绑架爱》中说:爱讲道理的孩子,看不见真正的孩子。这句话,太认同了。尤其是在我做了家庭教育父母心理陪跑之后,我更笃定父母给孩子讲的大道理逻辑正确,方向正确,可是就是孩子一句听不进去了。不仅如此,听完父母的大道理后,孩子不仅没有爱上学习,跟父母关系变得亲密,反而跟父母越来越疏远,更加厌学,叛逆和摆烂了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父母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人生阅历,给孩子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,让孩子少走弯路,怎么孩子会这么不懂感恩,不懂父母的苦心和爱呢?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,父母太自以为是了。总是拿自己的经验和正确的道理,来为孩子过度操心过度干预。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,高效地走向成功。然而父母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,没有共情和同理心的沟通,都是一场无效而伤害关系的沟通。我很喜欢糖糖的一句话:活在道理中的父母,一直在远离真实的感受。总是爱讲道理的父母,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,只是习惯用道理来指导孩子,只想让孩子做正确的事。一旦父母这么急切的想要改变孩子时,就没有耐心去听孩子说完,也没有办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感知对方。对于父母来说,会陷入一个误区:总觉得道理是千金难买的经验,用自己实践得出的经验既高效又有用。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,孩子的想法,孩子是否愿意听?孩子是否听得进去?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听道理呢?是因为论起大道理,孩子更懂,只是道理并不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抚慰,也不能让孩子的紧张得到放松。在父母的道理之下,孩子的很多想法,不好的体验都被父母阻隔了,不该这么想,不该那么做。似乎在父母的道理里,孩子不能有反驳,不能有质疑,只能听话照做。可是孩子并不是父母的提线木偶,他们有自己的思想,理解以及对事物的看法,感受也是真实的。父母急于解决孩子的问题,却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想法。孩子在难过时,在厌学时,父母只是看到孩子不学习和玩手机的事实,进而的发火和讲道理。却少有父母去跟孩子谈谈心,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?是不是有什么心结?是不是孩子这段有点迷茫,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自己无法搞定?而不是直接一看孩子贪玩,就贴标签,下定义。对孩子来说,父母原本是自己在世界上最能依赖的人,可父母却不理解孩子,还责怪孩子不懂事,不知道努力,自己养了一个白眼狼。对于孩子来说,正确的道理不重要,重要的是被父母懂得,被父母理解,被父母看见。父母对孩子真正的关心不是吃得好不好,睡得好不好,学习有没有用功,而是关注孩子的情绪,关注孩子的需求以及关注孩子的感受。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把他们当成一个成年人去尊重,去理解,然后用自己的平静和包容去接纳孩子,接住孩子的情绪。如果父母只会发飙,只会情绪失控,只会把责任都推给孩子,孩子只会破罐子破摔。没有被父母看见,没有被父母包容和理解的孩子,没有心力和信心去做一切。爱讲道理的父母,不能帮助孩子变得更好。首先,过于关注道理的父母,只是在拔苗助长,希望孩子用捷径去成功,希望孩子做正确的事,听劝去做学习,去做该做的事。对于孩子来说,成长原本就是一个试错再出发的过程,当孩子听不进去道理时,再正确的道理都一点用没有。其次,父母如果只是拿道理来要求孩子,但自己也做不到,就相当于是己所不欲,专施于孩。这样,即便父母嘴上说得再正确,孩子内心也会很不忿。与其父母总是讲正确的道理,不如去自我提升,用行为来影响孩子的行为。最后,父母在孩子不听劝和对自己的道理隔绝时,父母就会给孩子贴上很多负面的标签,比如扶不起,彻底烂掉了,完全废了等。与其父母为了孩子好讲一堆大道理,还不如做好自己,不断放下焦虑和调整自己的情绪,给足孩子心理营养,不断滋养孩子,这比道理好用一万倍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作者:悠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